一、总体规划
体现国家意志
总体规划首先体现的是国家层面的意志与战略,强调维护国家安全和主权,确立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的战略性选择和目标任务。
明确管控指标
总体规划要明确一系列管控指标,这些涉及区域发展的协调性、海陆统筹、城乡统筹等方面,旨在优化关键性空间要素的配置。
地域分区统筹
通过调整产业空间布局,如合理安排工业集聚区位置,建设新兴产业示范基地,总体规划在地域分区上实现统筹兼顾。
城镇体系规划
在城镇体系规划中,要充分考虑中心城市、城市群的布局,同时推进如大江大河流域的治理和跨区域国土空间的综合整治。
二、详细规划
功能分区划定
详细规划需要明确功能分区,比如划定城镇开发边界、基本农田保护区等,具体安排交通枢纽位置和轨道线路走向。
基础设施布局
涉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标准与布局要求,同时对重大资源、能源、水利等关键性空间要素进行统筹规划。
城乡风貌特色
详细规划还要对城乡风貌特色、历史文脉的传承、城市更新、社区生活圈建设等提出原则性要求。
三、相关专项规划
特定问题规划
针对特定方面或问题制定的规划,如生态保育、水利工程等,必须与总体规划的要求保持一致。
特定区域规划
包括海岸带规划、国家公园和保护地区规划、城市群和都市圈规划等,这些都是针对特定区域的详细规划。
四、编制审批实施监督
编制审批体系
建立一套完整的从规划编制、审批到实施监测、评估预警、考核完善的管理流程,确保规划的实施效率和效果。
法规政策体系
构建健全的法规政策体系,为规划及其实施管理提供坚实的法律和政策支持,确保规划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。
五、技术标准与信息化产品
技术标准体系
运用地球系统科学理论,构建地质调查支撑服务,提升规划的评价与监测能力。
信息化产品
建立综合数据管理平台和在线评价系统,推动监测评价、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工作的信息化。
六、“三区三线”与底线约束
“三区三线”划定
在空间规划中明确生态空间、农业空间、城镇空间及相应的控制线,强化底线约束,保障空间的合理利用。
重大问题研究
开展针对不同空间区域的“双评价”方法研究,进行不同层级的空间评价,促进大中型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。